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?江苏“茉莉花开”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
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?江苏“茉莉花开”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
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?江苏“茉莉花开”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
为深化拓展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行动,加速推动优质文化资源(zīyuán)向基层(jīcéng)一线高效汇聚,江苏省委宣传部近期组织分片区专题推进会。其中,扬州作为重要分会场之一,于6月4日下午(xiàwǔ)准时召开。
扬州会场汇聚了南京、南通、扬州、泰州四个地区的相关负责同志(fùzétóngzhì)及来自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、南通海安(hǎiān)市胡集街道、泰兴黄桥镇、仪征(yízhēng)月塘镇的代表。会议重点围绕如何更精准、更有效地打通文化惠民“最后一公里”展开深入交流与部署。文化如何赋能经济发展(fāzhǎn)?各地的“茉莉花开”好招迭出,云端无界共享与名家深入民间共振,文化盛宴(shèngyàn)直达老百姓心田(xīntián),也带动了乡村振兴。
南京:创新构建多维(duōwéi)联动机制,千年古村在文艺浸润中焕发新生
南京市以“名家名作直达、群众互动参与”为核心,精心烹制1183场文化大餐,覆盖超80万人次。这场贯穿(guànchuān)全城(quánchéng)的文化浸润行动,正让六朝(liùcháo)古都焕发新的文艺生机。
南京创新构建多维联动机制,让文化资源(zīyuán)如活水般涌向每个角落:“遇见夜金陵”“四季村晚”等(děng)11+1区特色(tèsè)品牌遍地开花,市民转角即遇文化惊喜;茅盾文学(wénxué)奖得主叶兆言、黄蓓佳领衔“文学大家面对面(miànduìmiàn)”,五位梅花奖戏曲名家联袂献唱(xiànchàng),让高雅艺术不再遥远;南京艺术节与抗战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深度交融,文艺直通车开进节庆现场;南艺520毕业(bìyè)展演嘉年华60余场活动引爆全城,高校艺术能量融入市民生活;百家湖文化中心化身(huàshēn)省级美育枢纽,“金陵山水四百年”等精品展览直送基层。
南京还将公益性演出全面升级为“茉莉花开”品质标杆:诗韵越剧《织造(zhīzào)府》走进南航校园(xiàoyuán),金菊奖魔术《莲漪》惊艳市民中心,30场定制化专场演出覆盖剧场、校园、社区;熙南里汉服游园会重现红楼雅韵,朝天宫昆歌传非遗,老(lǎo)城南文创市集群落让(ràng)文化可触可感;佘村“古风新韵 粽香(zòngxiāng)端午”系列活动,让千年古村在(zài)文艺浸润中焕发新生,也让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变得可感可触。
南京深谙“送(sòng)文化(wénhuà)”不如(bùrú)“种文化”之道:文艺骨干驻点社区培育星级团队,“青年夜校”开进社区空间,全天候满足多元需求; “自编(zìbiān)自导自演”的百姓大舞台、邻里联欢会遍地开花,实现“想看有演出、想演有舞台、想学有老师”的良性生态……
“南京文艺生活”平台直播精品(jīngpǐn)演出,“云端非遗课堂”吸引数十万观众(guānzhòng),线上总曝光超600万人次。未来还将开发数字化观演平台,突破(tūpò)线下场地限制。
南通:“3+5+N”精准服务,点单看戏成(xìchéng)现实
南通市以海安市高新区(gāoxīnqū)谭港村为省级试点,构建“省市县(xiàn)乡村”五级联动文化服务快车道,打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艺术芬芳遍染江海大地(dàdì)。
南通创新打造“点单+预报(yùbào)+反馈”机制与“五大主题”活动(huódòng)融合的“3+5+N”服务体系。
建立含123项优质资源的(de)“产品库(chǎnpǐnkù)”,试点(shìdiǎn)村居民扫码点单,已精准投送惠民演出、书画巡展等活动60余场。通过“南通文旅”官微、实践中心平台、村部电子屏等多渠道预告活动,有效提升群众知晓率与(yǔ)参与度。
“好戏零距离观赏”等(děng)五大主题活动(huódòng)(huódòng)已举办22项系列活动,累计开展惠民活动近300场,惠及群众超(chāo)25万人次。值得一提的是,高校师生、文艺家、民间团队活跃于(yú)滨江公园、地铁站等城市空间,53场“微展览”“微演出”打造“没有围墙的艺术馆”,提升城市文艺气质。
未来还将(jiāng)延伸服务半径,打造(dǎzào)云端舞台。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,向(xiàng)代表性文化空间、商圈延伸;打造有线电视“公共文化服务频道”或专属App,上线“非遗传承”等精品课程,让“一老一小”足不出户畅享文化;深化“文化+科技/旅游(lǚyóu)/商业(shāngyè)”融合,探索数字展馆、文旅引流等新模式。
泰州:服务矩阵广覆盖(guǎngfùgài),“三水”文化铸品牌
在(zài)泰州丁西林广场,一场(yīchǎng)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演出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驻足;在姜堰小杨村,“二十四节气”美术作品展让(ràng)艺术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;在马洲美术馆(měishùguǎn),60幅水乡主题书画作品讲述着泰州文脉的灵动与深厚……今年以来(jīnniányǐlái),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如春风般驶向泰州城乡各个角落,为基层群众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。
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,泰州市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行动已举办各类(gèlèi)活动120余场,足迹覆盖全市6个市(区)100多个乡镇(街道(jiēdào)),惠及群众超(chāo)50万人次。建立“文艺直通车联盟”,推动部门高效联动;将行动纳入文化强市建设方案,专项经费(zhuānxiàngjīngfèi)保障实施;梅兰芳京剧团等3家单位(dānwèi)党支部与基层社区党建结对,以“红色(hóngsè)引擎”驱动文化资源全域覆盖。
打造“三水”文化,深挖郑板桥水墨、施耐庵水浒、梅兰芳水袖三大文化标识。4月举办“枝叶关情(guānqíng)”诗书画名家(shūhuàmíngjiā)泰州采风活动(huódòng),30余位国家级名家与本土文艺骨干组成“轻骑兵(qīngqíbīng)”深入基层,创作成果即将通过线下巡展与线上云展厅(zhǎntīng)惠及全民;以“梅郎故里”为基,每年(měinián)开展超千场戏曲惠民活动,持续擦亮梅兰芳艺术节、“百梅争艳”戏曲汇等全国性品牌。
盘活200余处城乡场地资源,打造“15分钟(fēnzhōng)文化圈”,梅兰芳京剧团坚持每周定点演出;创新“文艺润民”等志愿服务模式,90个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所获得常态化专业艺术(yìshù)培训;借力数字平台(píngtái),“梅澜芳华(fānghuá)”巡演、“文冠艺术村”启动等重要活动实现全网直播,文化服务突破时空限制。
4月,在姜堰溱(qín)湖绿洲启动的“文艺赋能乡村振兴(zhènxīng)示范活动”,现场发布十大(shídà)年度计划,10个文艺名家工作室集体入驻,创新推出户外沉浸式“二十四节气”美术与乡村振兴摄影展,吸引近千名群众参与,线上直播(zhíbō)观看量突破5万。这(zhè)标志着泰州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从“送文化”向可持续“种文化”与“创富文化”的深刻转型。
扬州:助力乡村(xiāngcūn)振兴,“我要上村晚 ‘艺’起下扬州”
今年4至10月份,扬州(yángzhōu)市将(jiāng)举办20多场“我要上村晚 ‘艺’起下扬州”系列活动,活动将通过“村晚+音乐+文旅”模式,打造全民参与的乡村(xiāngcūn)文化盛宴,助力扬州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发展。
今年“村晚”活动(huódòng)做到全民参与零(líng)门槛,辐射半径再扩容。活动还将走出本市,在安徽马鞍山(mǎānshān)、浙江嘉兴以及本省的泰州市同步举办,辐射长三角地区。
音乐搭台模式创新,唱响(chàngxiǎng)文旅融合交响曲。今年“村晚”活动将以“音乐+文旅+夜经济”为核心模式,结合特色节日(jiérì)推广、非遗保护传承、旅游产业(chǎnyè)发展,同步举办(jǔbàn)开展文旅产品推介、非遗市集、直播带货等系列活动,培育新消费增长点(zēngzhǎngdiǎn)。同时,与烟花三月(sānyuè)旅游季、大水湾落日微醺啤酒节、邵伯湖旅游龙虾季等活动联动,以活动带人气、以人气促消费,吸引凝聚更多关注度,助力乡村旅游市场蓬勃发展。
此外,数字平台“破界限(jièxiàn)”。借助“融(róng)仪征”“文明仪征”公众号及江苏文明实践云平台“月塘站”,建立“文化+数智”服务模式,预告活动、展示成果,推动优质资源跨越(kuàyuè)城乡鸿沟。
按需定制菜单(càidān),优质(yōuzhì)供给直面(zhímiàn)“心头好”。推出“绿杨梨园”等六大惠民菜单和九项文艺辅导,各地按需点单,节目深入商场、社区、公园,侧重“一老一小(yīxiǎo)”,让文化服务更贴心。“绿杨人家”公益(gōngyì)大课堂引入时尚、非遗等内容及青少年课程,承办省级“家门口”系列活动百余场,推动群众从受益者转变为参与者、组织者。
多元协同发力,将“茉莉花(mòlìhuā)开”与(yǔ)“剧说(jùshuō)核心价值观(jiàzhíguān)”“荷乡文艺大篷车”等县区特色活动深度融合,激活基层文化自我服务能力,让文化融入日常。依托“文艺轻骑兵”培育体系,建成市县两级驻馆团队(tuánduì)70余支、文化站指导团队1200余支,发展基层文艺志愿者近4.5万人,让“草根团队”挑大梁。
扬子晚报(yángziwǎnbào)/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