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“一体化”打造省级毗邻医疗合作样板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“一体化”打造省级毗邻医疗合作样板
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“一体化”打造省级毗邻医疗合作样板央广网滁州5月9日消息(记者徐鹏)每周三清晨,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(fù)主任医师刘梅都会驱车40多分钟(duōfēnzhōng),驶向一河之隔(gé)的滁州市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。这条(tiáo)横跨苏皖两省的“跨省通勤路”,她已坚持了两年多。
来安县(láiānxiàn)第二人民医院会诊转诊(zhuǎnzhěn)服务中心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作为(wèi)毗邻区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首批实践者,刘梅的方向盘不仅转动出(chū)两地互通,更推动着优质医疗资源的“跨界”流动——从专家坐诊到检查结果互认,从联合诊室建设到远程会诊覆盖······一场以“民生温度(wēndù)”打破行政壁垒的省级毗邻区医疗合作,正在(zhèngzài)为长三角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写下鲜活的苏皖样板。
每周三的“健康约会(yuēhuì)”
来安县汊河镇居民王伟(化名)的手机里(lǐ),每周三早上都有个固定闹钟。“以前去南京看病要提前很(hěn)久挂号,现在每周三来家门口就(jiù)可以找刘主任复查了。”王先生说。
王先生说,他爱人患脑梗一年多时间,前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(yīyuàn)做过(zuòguò)介入治疗,“手术很成功,但复查原本需要定期去南京的。好在现在刘主任来(lái)我们这坐诊,找她(tā)看就方便多了。我还经常在微信上向她询问病情,并及时反馈康复情况,她总会很耐心地解答。”
来安居民与南京专家(zhuānjiā)的微信沟通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时空的(de)(de)距离拉近了,医患(yīhuàn)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。刘梅坦言,相较于南京来说,在来安当地的接诊量要少许多,“每天大概只有十几个人,患者少了,时间宽裕了,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时间无形中也能增加很多(hěnduō)。”
这样的故事并非(bìngfēi)个例。
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宇庆诚告诉(gàosù)记者,为了积极响应“毗邻区高质量发展”的(de)号召,该院积极融入江北新区(xīnqū),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、南京胸科医院、南京江北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目前该院(gāiyuàn)有(yǒu)(yǒu)五个科室加入南医大二附院专科联盟(药事、护理、院感、普外科、影像),在此坐诊的长三角专家有心内科(xīnnèikē)、呼吸科、消化科、内分泌科、儿科、神经内科、妇科、骨科、普外科、胸外科及影像科等。
“2024年全年外院专家坐诊(zuòzhěn)902人次(réncì),门诊诊疗8256人次,会诊四类(sìlèi)手术101台次,会诊病人1348人次。”宇庆诚说,“2024年长三角三甲医院(yīyuàn)医疗专家来我院682人次,接诊4752人次,指导开展四类手术91台次。”
诊室里的"化学反应(huàxuéfǎnyìng)"
患者与刘梅医生(yīshēng)的(de)周三"健康约会",只是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诊室的寻常一幕。而在隔壁的医生办公室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(biàngé)正在发生——长三角专家带来的不仅是“听诊器”,更是一整套(yīzhěngtào)"医疗同城化"的解决方案。
刘梅医生(yīshēng)与当地医生共同为患者诊疗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“我们会积极开展远程诊疗,利用互联网+智慧医疗技术(jìshù),把我院的(de)影像科与南医大二附院的影像科进行云平台对接,在我院检查,然后由南(yóunán)医大二附院出具共同冠名的报告,并由南医大二附院专家签名,确保检查结果的同质化。”宇庆诚告诉(gàosù)记者。
该院还对院内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,建立上联三甲(南医大二附院)、下联(xiàlián)乡镇(汊河、大英分院)的影像远程诊疗(zhěnliáo)系统和远程教学培训(péixùn)系统。
除此之外,已有效形成了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(zhuǎnzhěn)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,把急、危(wēi)、重症患者及时送往医联体单位,开通绿色通道,优先诊治,医保“一站式”及时结报(jiébào)。
宇庆诚说:“另外,把在医联体单位就诊的稳定期患者转回(zhuǎnhuí)进行康复治疗,在减轻(jiǎnqīng)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,也节约了(le)医保基金;方便了群众就医,解决了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,提升了社会满意度。”
精湛医术(yīshù)固然重要,在皖东大地播撒医疗火种,或许是医联体工作更重要的使命(shǐmìng)。
如今(rújīn),外院专家教授的“传、帮、带”,宛如嫁接苗木般将三甲医院(yīyuàn)技术根系植入县级医院,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加快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。仅2024年,带教查房数量就达到127次,常规(chángguī)学术培训(péixùn)10场(chǎng)212人次,选派技术骨干交流培训、跟班学习、进修4人次。
从(cóng)“点状合作”到“全面融合”
看得见的诊室(zhěnshì)热闹背后(bèihòu),是看不见的多样融合在“穿针引线”,这些无声的“数据桥梁”,正悄然重构省际医疗版图。
长三角合作医院示意图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徐鹏 摄)
近年来,滁州市卫生健康委(wěi)紧紧围绕《滁州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规划“十四五”行动(xíngdòng)方案》《滁州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》,落实合肥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年度工作要点涉滁任务分工,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,推动医疗卫生跨区域深度合作,让滁州百姓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能享受到长三角地区(dìqū)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。
目前,滁州市全民健康信息(xìnxī)平台(píngtái)预留与安徽全省信息平台接口和南京都市圈城市信息平台接口,该市二级公立医院全部接入(jiērù)安徽省(ānhuīshěng)便民服务平台,滁州市一院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(jiéhé)医院接入南京12320挂号系统,并与安徽全省68家三级公立医院间365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。
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,学科(xuékē)是基础,人才是关键(guānjiàn)。近年来,滁州全市共柔性引进人才197名,长三角名医专家到滁接诊5346人次,门诊接待患者(huànzhě)56075人次,指导或合作手术6464台次。在(zài)柔性引入长三角地区优秀医疗人才的同时,滁州市也积极派医疗条口业务骨干前往(qiánwǎng)长三角地区学习进修,总数约284人次。
据滁州市卫健委(wèijiànwěi)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医疗合作领域(lǐngyù),滁州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院、设立分院、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,与长三角各大(gèdà)医院合作。截至2024年底,滁州市累计签约合作项目(hézuòxiàngmù)424个,包括设立分院3家(jiā)、医联体55家、分中心33个、科室合作66个、专家工作室74个、专科联盟101个,实现(shíxiàn)共建共享市域全覆盖。
长三角名医专家来滁5346人次,门诊接待患者56075人次,指导(zhǐdǎo)或合作手术(shǒushù)6464台次。其中,宁滁两地间合作项目占总数三分之一(sānfēnzhīyī)以上。
借好区域一体化(yītǐhuà)的(de)东风,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,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,是滁州的必然选择
随着滁宁城际铁路南京段的开工,两地同城化加速奔向现实。未来,这条跨省(kuàshěng)医疗路将(jiāng)迎来更多“双向奔赴”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(tōngguò)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滁州5月9日消息(记者徐鹏)每周三清晨,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(fù)主任医师刘梅都会驱车40多分钟(duōfēnzhōng),驶向一河之隔(gé)的滁州市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。这条(tiáo)横跨苏皖两省的“跨省通勤路”,她已坚持了两年多。
来安县(láiānxiàn)第二人民医院会诊转诊(zhuǎnzhěn)服务中心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作为(wèi)毗邻区高质量发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首批实践者,刘梅的方向盘不仅转动出(chū)两地互通,更推动着优质医疗资源的“跨界”流动——从专家坐诊到检查结果互认,从联合诊室建设到远程会诊覆盖······一场以“民生温度(wēndù)”打破行政壁垒的省级毗邻区医疗合作,正在(zhèngzài)为长三角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写下鲜活的苏皖样板。
每周三的“健康约会(yuēhuì)”
来安县汊河镇居民王伟(化名)的手机里(lǐ),每周三早上都有个固定闹钟。“以前去南京看病要提前很(hěn)久挂号,现在每周三来家门口就(jiù)可以找刘主任复查了。”王先生说。
王先生说,他爱人患脑梗一年多时间,前期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(yīyuàn)做过(zuòguò)介入治疗,“手术很成功,但复查原本需要定期去南京的。好在现在刘主任来(lái)我们这坐诊,找她(tā)看就方便多了。我还经常在微信上向她询问病情,并及时反馈康复情况,她总会很耐心地解答。”
来安居民与南京专家(zhuānjiā)的微信沟通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时空的(de)(de)距离拉近了,医患(yīhuàn)之间的感情也拉近了。刘梅坦言,相较于南京来说,在来安当地的接诊量要少许多,“每天大概只有十几个人,患者少了,时间宽裕了,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时间无形中也能增加很多(hěnduō)。”
这样的故事并非(bìngfēi)个例。
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宇庆诚告诉(gàosù)记者,为了积极响应“毗邻区高质量发展”的(de)号召,该院积极融入江北新区(xīnqū),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、南京胸科医院、南京江北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。
经过几年的努力,目前该院(gāiyuàn)有(yǒu)(yǒu)五个科室加入南医大二附院专科联盟(药事、护理、院感、普外科、影像),在此坐诊的长三角专家有心内科(xīnnèikē)、呼吸科、消化科、内分泌科、儿科、神经内科、妇科、骨科、普外科、胸外科及影像科等。
“2024年全年外院专家坐诊(zuòzhěn)902人次(réncì),门诊诊疗8256人次,会诊四类(sìlèi)手术101台次,会诊病人1348人次。”宇庆诚说,“2024年长三角三甲医院(yīyuàn)医疗专家来我院682人次,接诊4752人次,指导开展四类手术91台次。”
诊室里的"化学反应(huàxuéfǎnyìng)"
患者与刘梅医生(yīshēng)的(de)周三"健康约会",只是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专家诊室的寻常一幕。而在隔壁的医生办公室,一场更深刻的变革(biàngé)正在发生——长三角专家带来的不仅是“听诊器”,更是一整套(yīzhěngtào)"医疗同城化"的解决方案。
刘梅医生(yīshēng)与当地医生共同为患者诊疗(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)
“我们会积极开展远程诊疗,利用互联网+智慧医疗技术(jìshù),把我院的(de)影像科与南医大二附院的影像科进行云平台对接,在我院检查,然后由南(yóunán)医大二附院出具共同冠名的报告,并由南医大二附院专家签名,确保检查结果的同质化。”宇庆诚告诉(gàosù)记者。
该院还对院内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,建立上联三甲(南医大二附院)、下联(xiàlián)乡镇(汊河、大英分院)的影像远程诊疗(zhěnliáo)系统和远程教学培训(péixùn)系统。
除此之外,已有效形成了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(zhuǎnzhěn)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,把急、危(wēi)、重症患者及时送往医联体单位,开通绿色通道,优先诊治,医保“一站式”及时结报(jiébào)。
宇庆诚说:“另外,把在医联体单位就诊的稳定期患者转回(zhuǎnhuí)进行康复治疗,在减轻(jiǎnqīng)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同时,也节约了(le)医保基金;方便了群众就医,解决了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,提升了社会满意度。”
精湛医术(yīshù)固然重要,在皖东大地播撒医疗火种,或许是医联体工作更重要的使命(shǐmìng)。
如今(rújīn),外院专家教授的“传、帮、带”,宛如嫁接苗木般将三甲医院(yīyuàn)技术根系植入县级医院,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加快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。仅2024年,带教查房数量就达到127次,常规(chángguī)学术培训(péixùn)10场(chǎng)212人次,选派技术骨干交流培训、跟班学习、进修4人次。
从(cóng)“点状合作”到“全面融合”
看得见的诊室(zhěnshì)热闹背后(bèihòu),是看不见的多样融合在“穿针引线”,这些无声的“数据桥梁”,正悄然重构省际医疗版图。
长三角合作医院示意图(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记者 徐鹏 摄)
近年来,滁州市卫生健康委(wěi)紧紧围绕《滁州市实施长三角一体化(yītǐhuà)发展规划“十四五”行动(xíngdòng)方案》《滁州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年度工作要点》,落实合肥都市圈、南京都市圈年度工作要点涉滁任务分工,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,推动医疗卫生跨区域深度合作,让滁州百姓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能享受到长三角地区(dìqū)的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。
目前,滁州市全民健康信息(xìnxī)平台(píngtái)预留与安徽全省信息平台接口和南京都市圈城市信息平台接口,该市二级公立医院全部接入(jiērù)安徽省(ānhuīshěng)便民服务平台,滁州市一院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(jiéhé)医院接入南京12320挂号系统,并与安徽全省68家三级公立医院间365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。
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,学科(xuékē)是基础,人才是关键(guānjiàn)。近年来,滁州全市共柔性引进人才197名,长三角名医专家到滁接诊5346人次,门诊接待患者(huànzhě)56075人次,指导或合作手术6464台次。在(zài)柔性引入长三角地区优秀医疗人才的同时,滁州市也积极派医疗条口业务骨干前往(qiánwǎng)长三角地区学习进修,总数约284人次。
据滁州市卫健委(wèijiànwěi)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医疗合作领域(lǐngyù),滁州市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院、设立分院、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,与长三角各大(gèdà)医院合作。截至2024年底,滁州市累计签约合作项目(hézuòxiàngmù)424个,包括设立分院3家(jiā)、医联体55家、分中心33个、科室合作66个、专家工作室74个、专科联盟101个,实现(shíxiàn)共建共享市域全覆盖。
长三角名医专家来滁5346人次,门诊接待患者56075人次,指导(zhǐdǎo)或合作手术(shǒushù)6464台次。其中,宁滁两地间合作项目占总数三分之一(sānfēnzhīyī)以上。
借好区域一体化(yītǐhuà)的(de)东风,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,将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,是滁州的必然选择
随着滁宁城际铁路南京段的开工,两地同城化加速奔向现实。未来,这条跨省(kuàshěng)医疗路将(jiāng)迎来更多“双向奔赴”。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(xiāofèizhě)也可通过(tōngguò)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(shēngmíng)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(liánxì)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