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北京限时开通12355-6热线 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一周接听107通电话

体育正文 274 0

北京限时开通12355-6热线 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一周接听107通电话

北京限时开通12355-6热线 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一周接听107通电话

“您好,这(zhè)里是(shì)12355北京市(běijīngshì)青少年心理(xīnlǐ)与法律服务热线,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您?”随着2025年中高考(gāokǎo)临近,北京12355-6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(zhuānxiàn)也于5月26日再度“上线”,为学生和(hé)(hé)家长提供(tígōng)专业心理支持。据了解,自2023年起,每到考试季,12355热线都会开通这条特殊专线,由专业志愿者值守,一对一解答考生和家长的咨询。今年考试季专线开通第一周,志愿者们已经接听了107通电话,帮助考生进行考前心理调适、缓解心理压力,以积极心态迎接考试。日前,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12355话务大厅,探寻热线背后的故事。 志愿者从早忙到(dào)晚 一周通话超两千分钟 北京市青年宫一层,12355北京市青少年心理(xīnlǐ)(xīnlǐ)与法律服务热线话务大厅内,几名志愿者正坐在电脑前,戴着耳机,有条不紊地接听来电。自5月26日北京12355-6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开通以来,他们每天要(yào)从(cóng)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(wǎnshàng)11点,持续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心理支持。 “我们每天通常会安排8名志愿者接听考试季专线,他们大多是学习(xuéxí)心理专业(zhuānyè)或者从事与心理相关的工作,也有(yǒu)一些高校在读的心理学研究生。”12355相关负责人介绍(jièshào),今年的考试季专线将持续至7月2日,“专线开通第一周,我们已经接听了107通电话,通话时长(shícháng)2277.45分钟。来电主要反映出(chū)考生因考试压力、人际关系、填报志愿而产生的不良情绪。”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作为北京12355热线的“限定”专线(zhuānxiàn),12355-6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自(zì)2023年开通,如今已进入(jìnrù)第三个年头。据统计,2024年专线共接听来电172通,通话时长2256分钟,家长和学生占(zhàn)比各为50%,高考相关问题咨询占80%,中考(zhōngkǎo)相关问题咨询占20%。 具体到咨询内容,50%的来电与考试焦虑(jiāolǜ)有关(yǒuguān),包括分数不理想、家长要求高、学习任务完不成(bùchéng)等;30%与人际关系影响考试有关,包括亲子、同伴、师生等关系;另有20%与未来发展(fāzhǎn)的担忧与迷茫有关,例如填报志愿焦虑等。 不满家长关爱过度 中学生来电(láidiàn)谈烦心事 “我觉得我在我妈眼里就是智障,我都(dōu)高中生了,考试前我妈还要提醒我带准考证和笔,让我特别(tèbié)厌烦!”在电话中,一位高中女生表达出对母亲的不满(bùmǎn)。 接听这通(zhètōng)来电的是80后志愿者周璇。作为专业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母亲的周璇,起初站在(zài)家长的角度,认为女生(nǚshēng)母亲反复提醒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。然而,在女孩的持续讲述中,她感受到了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过度掌控与打压(dǎyā)。于是,周璇在电话中给予了对方充分(chōngfèn)的情绪支持与鼓励。 “其实,孩子们的(de)这些情绪,最终(zuìzhōng)都(dōu)会爆发为愤怒与叛逆。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,青少年的坦诚倾诉,让我了解到他们(tāmen)的真实困境,比如对父母过度关爱的排斥,对不被(bèi)认同和束缚的抗议,以及那份难以言说的孤独感。”正因如此,每当在热线咨询中遇到希望向父母表达抗议的青少年,周璇都会鼓励他们勇敢发声。 “如果遇到紧急来电,即(jí)来电者疑似处于心理危机状态、疑似涉及(shèjí)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强制报告的情形,我们还会根据高危(gāowēi)、中危、低危的评估标准,进行相应的处理流程。”周璇说。 女儿去(qù)外地上大学 中年母亲寻求新寄托 志愿者(zhìyuànzhě)服务的(de)对象除了考生,还有家长。无论考前、考中还是考后,他们的焦虑并不比考生少。00后志愿者郑海培就曾遇到过(guò)一位考后拨打热线求助的中年母亲。 原来,因女儿考上大学即将去外地读书,这位母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(de)迷茫。“我觉得(juéde)自己的人生似乎刚刚拉开序幕。”她告诉郑海培,以前自己时刻都在围着女儿转,“一想到女儿要离开家(jiā),我就感觉没了寄托,心里空落落的。旁人来关心两句,我都觉得不自在(bùzìzài)。” “短短30分钟,我(wǒ)感受到了她(tā)对于未来的渴望、憧憬与不安。”郑海培一边倾听这位母亲的困惑,一边与她探讨解决方法,并鼓励她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人(rén)生新阶段,勇敢(yǒnggǎn)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善意(shànyì)与关怀。通话结束时,这位母亲感激地说:“你真的很理解我,被接纳和支持的感觉真好。” 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。我们接听的这些热线电话中(zhōng),有人带着疑问(yíwèn),想找人讨论或得到(dédào)解答;有人仅仅需要一些陪伴和倾听,得到情绪疏解……对于每位来电(láidiàn)者,无论性别、年龄、职业,我们都会认真专业地对待,正如督导老师所说(suǒshuō),‘我们要做树洞里的光’。”郑海培说。 想(xiǎng)成为热线志愿者需要通过培训与考核 今年(jīnnián)是12355北京市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开通20周年。20年间,开放、包容、温暖的12355热线,曾经帮助(bāngzhù)无数人走出困境(kùnjìng)。而专业的志愿者,就是12355热线的灵魂。 据12355热线(rèxiàn)负责人介绍,热线志愿者需要满足专业要求,并完成热线培训、通过考核才能上岗(shànggǎng)。“目前参与我们(wǒmen)热线服务的(de)志愿者,有曾经的媒体记者,也有在职的法律工作者;有20多岁的研究生,也有人到中年的妈妈。虽然我们每年都招募新人,但是老志愿者也不少(bùshǎo),有些已经在这里坚守十余年了。” 80后志愿者刘玲已经在12355热线服务了(le)四年多,接听(jiētīng)过(guò)不少考试季专线电话,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。“她在打电话过来的第二天,将要面对一次重要的模拟考试,接通电话的那一刻(nàyīkè)孩子就开始崩溃大哭,隔着电话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焦虑和无助。” 陪伴、支持、理解……刘玲向这个女孩子(nǚháizi)提供(tígōng)了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帮助。经过一番倾听(qīngtīng)与疏导之后,女孩对刘玲说,终于有人可以听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了,“最后她对我(wǒ)说,谢谢阿姨,有你们真好!”那一刻,刘玲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。 “正是因为热线的存在,孩子们有了倾诉的平台,有了能看到他们、支持他们、温暖他们的陌生(mòshēng)朋友,可以表达那些没有办法对(duì)父母(fùmǔ)和老师言说的情绪,不至于被(bèi)负面情绪淹没,这正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。”刘玲说。 十年(shínián)前得到热线帮助 如今他选择成为志愿者 在12355热线志愿者中,有一位特殊成员(chéngyuán)——平谷法院刑事审判庭(shěnpàntíng)(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)四级法官助理李洋杰(lǐyángjié)。自两年前的六一(liùyī)儿童节正式加入12355热线以来,每个周六清晨,他都会从平谷坐上852路公交车,历经三小时车程(chēchéng),赶到北京市青年宫接听热线,风雨无阻。 李洋杰与12355热线的缘分,要追溯到他(tā)的中学时代。当时李洋杰遭遇校园霸凌,陷入了(le)(le)(le)深深的自卑与焦虑之中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鼓起勇气拨打(bōdǎ)了12355热线。电话那端志愿者的耐心倾听与悉心疏导,如同一束光驱散了他心中的阴霾。“志愿者帮我意识到,我所遭遇的一切并非自己的过错,我无需自卑,而是应该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,维护自己的权益(quányì)。”在志愿者的鼓励(gǔlì)下,李洋杰最终选择了依法维权,惩治了施暴者。 这(zhè)段经历不仅(bùjǐn)让李洋杰走出了心理(xīnlǐ)困境,还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想要帮助更多未成年人的种子。之后,李洋杰开始学习心理学(xīnlǐxué)。大学期间,他考取了心理咨询(xīnlǐzīxún)师(shī)证书,本科毕业后又继续攻读法律硕士,立志投身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。2022年,李洋杰成为一名法官,并加入了未审“向阳花”团队,负责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及司法保护工作。 十年前那个受到(shòudào)热线帮助的小男孩,如今已成长为拿着(zhe)听筒倾听青少年心声、维护青少年权益、陪伴青少年成长的热线志愿者。年少时埋下的那颗种子,终于在这一刻绽放(zhànfàng)。 (来源:北京青年报(běijīngqīngniánbào))
北京限时开通12355-6热线 考试季心理服务专线一周接听107通电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